Galleria Continua
北京
圣吉米那诺
穆琳
哈瓦那
罗马
圣保罗
巴黎
迪拜

中国艺术家与物质的魅力


物尽其用:普通物品要成为艺术品,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它表达了它的意义,从而使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物件或图像也被赋予了艺术价值——巫鸿

自七十年代末以来,许多中国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将日常生活的常见物品转变为装置和雕塑,呈现属于他们的特定时代和文化。这些艺术家所使用的古老的、不起眼的日常物品构成的雕塑通常是自传式的,来自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这些艺术家的实践中,他们曾使用过儿童玩具和有机食材如水果和肉;他们亦或再次利用铁路枕木来建造一所概念性的寺庙;或将烟花转换成绘画;他们重新修订了古老的家具制造理论,使他们回到当代世界,显示其复杂性,丰富性和一致性。探索物质创造力的需求在这些艺术家的生活中依然存在,他们是:陈箴、蔡国强、邱志杰、顾德新、庄辉、孙原 & 彭禹、阚萱。

陈箴

陈箴生前是一位视觉艺术家。他于1955年出生于上海,在文革期间成长于法租界的一个讲法语的医生家庭里。在陈箴非常年轻的时候,他就已经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文化间的关联产生兴趣。他在1973年进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1976年在该校任职教书;随后在1978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专业,1982年成为学院教授。在25岁那年,陈箴被诊断出患有溶血性贫血——一种不治之症。生病的经历使他以严谨的解析手法对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获得了深刻的认知。1986年,陈箴到了法国。他继续艺术上的深造,同时也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因此,他把绘画暂置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到装置艺术的创作中。1986年至1989年,陈箴相继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巴黎造型艺术高级研究院进修,并于1993年在后者担任助理教授。彼时,他的作品在“跨文化”学派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该理念以人类、消费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作为出发点,陈箴称之为“融超经验”。在陈箴去世前的两年间,他决定研究传统中医,并认为中医思想里蕴涵的思维方式与事物原理与他的艺术观十分相近。

他参加了诸多国际双年展,包括:1997年的里昂双年展、约翰内斯堡双年展和光州双年展;1998年的蒙特利尔双年展;以及1999年、2007年和200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他在最终的作品中对此认知进行转化和提炼,探讨了身体与精神、人与宇宙之间的对话。陈箴在2000年12月13日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开放性的创作手法和优秀的作品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展出,多个重要的博物馆和机构举办过个他的个人回顾展:2001年,伦敦蛇形画廊;2002年,雅典现代美术馆和波士顿ICA艺术中心;2003年,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和巴黎东京宫;2007年,维也纳艺术馆;2008年,罗韦雷托MART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2015年,上海外滩美术馆。

查看作品

蔡国强

蔡国强1957年生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他在上海戏剧学院接受舞台设计的训练,他的作品跨越艺术中的多种媒介,其中包括绘画、装置、影像和行为艺术。在1986年到1995年间他生活于日本,他在纸上作品中探索了火药的属性,这样一种探究最终导向他对巨大规模爆炸物的实验和他的签名爆炸事件的发展。他的绘图作品借鉴东方哲学和以当代社会问题为观念基础,这些项目和事件的目的是在观众和更大的宇宙间建立一种交流,因地制宜的接近文化和历史。在2015年6月15日,蔡国强在泉州惠峪岛实现了他最新的爆炸项目《天梯》。

查看作品

顾德新

顾德新1962年生于北京。尽管他在70年代后期开始业余画画,但在1986年他便举办了他的第一个个展。自1980年代末,他开始使用不同的媒介材料表达自己的作品。废弃的塑料被溶解,融合成有机结构。多年来,他在选择材料上变得更加激进:他的巨大的代表性装置作品是用大量的水果,任其腐烂,亦或猪的大脑和生肉。他一般不会对作品理念深入阐释,而是通过作品本身传达。他的装置作品通常具有很大的体量,并且根据场景特制,第一眼就能吸引观众,与观众形成交流,进而深入到艺术家的想法中。

对于顾德新来说,艺术作为一种媒介,从来不是一种强加的想法,也不是任何一种行使权利的方式。另一方面,艺术从未在他生命中占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或位置;完美的平衡一直是被寻求和深入思考的。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涯,或者说,他可能更愿意说成,作为“一个喜欢玩的人”,跨越三十多年,顾德新一直保持着坚定且谦卑的位置。起初,他努力通过与年轻的伙伴一起展览、做行为和装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到70年代末期,愈发普遍。之后,他又以一种“低姿态”保持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进而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他强烈的感觉到,要从控制他的思想到防止狂热的艺术世界,最重要的是,他的生命。在2009年北京常青画廊的展览“被看到的是死气沉沉的”展览上,他毅然做出明智的决定,退出艺术界,顾德新决定不再参加展览,一个空的空间代表了他的缺席。三十年过去了,顾德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得到广泛的展现,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做出巨大的贡献。

查看作品

阚萱

阚萱于1972年生于中国安徽,现生活并工作于中国北京和荷兰阿姆斯特丹。阚萱以影像为主要创作媒介,强调那些日常生活中难以注意到的细微事物、感受及情感。她的作品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将它们再现,呈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关联度与精确性。作为观察者,她沉迷于技术的衍磨,又在影像作品中将被动的观察转化为主动的表现。 幽默,轻松又优雅,并伴随着深刻的批判性讽刺,这就是阚萱作品的特点。近期个展包括:“乱石赛跑”,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德国(2019);“光”,常青画廊,穆琳,法国(2016);“阚萱”,圣像画廊,伯明翰,英国(2016);“大谷子堆”,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2)。

查看作品

邱志杰

邱志杰于1969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现生活并工作于中国北京。邱志杰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表演等多种方式。他代表了一种沟通中国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沟通社会关怀与艺术的自我解放力量的崭新尝试。邱志杰现任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及教授,以及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2012年,邱志杰凭“南京长江大桥计划”获得纽约古根海姆基金会和博物馆“Hugo Boss大 奖”提名。其作品获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与机构收藏,包括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路易威登基金会、克里斯汀·迪奥基金会、尤伦斯基金会。他的近期个展包括:“邱志杰:寰宇全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9);“文字生涯”,21世纪美术馆,日本金泽(2018);“邱注上元灯彩图”,⺠生美术馆,北京(2018);“不羁之旅”,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日内瓦 (2017)。

查看作品

孙原 & 彭禹

孙原于1972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彭禹于1974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他们现生活并工作于北京。两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90年代复杂的文化形势中走到一起,他们并不追随当时壮观的主流艺术形式,而以极富争议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独特性,挑战着全球艺术界中盛行的道德标准。对非常规材料的偏好、与古旧冲突性的融合以及非凡的直觉和预知能力,使他们的艺术创作带有强烈且特立独行的情感色彩。近期个展包括:“孙原& 彭禹”,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意大利(2019);“幻影来袭”,里尔当代艺术展,里尔,法国(2013);“香港攻略”,拉萨尔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新加坡(2012);“我在此”,哈默博物馆,洛杉矶,美国(2012);“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你们去奋斗”,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意大利(2011)。

他们在众多公共和私人机构做过展览,其中包括:第五届里昂双年展(2000年);横滨三年展(2001年);第一届广州三年展(2002年); 北京今日美术馆(2003年); 里昂MAC当代美术馆(2004年);光州双年展(2004年); 安特卫普MuHKA当代美术馆(2004年); 伯尔尼美术馆(2005);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年);利物浦双年展(2006年);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2007年); 格拉茨美术馆(2007); 常青画廊(2008年,2009年,2011年);伦敦萨奇画廊(2008年);东京国立新美术馆(2008年);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9年);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2009年);名古屋爱知三年展(2010年);悉尼双年展(2010年); 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2011年);北京佩斯画廊(2011年); 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2012);台北当代艺术中心(2012年);伦敦海沃画廊(2012年); 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2013);柏林Uferhallen艺术空间(2014年); 多哈卡塔尔博物馆(QMA)(2016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2016年); 韩国DMA大田美术馆(2017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2018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2019年)。

查看作品

庄辉

庄辉于1963年生于甘肃省玉门县。他在十三岁时离开家乡并开始在洛阳自学绘画。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洛阳第一国营拖拉机械厂成为了一名工人。在那期间,他通过游历走访四方,亲身经历了第一手有关正在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中的多种面状。1992年,庄辉组织完成了第一次也是重大的公共艺术活动《为人民服务》。1995年,庄辉在他所在的地区开始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根源的探究,最初是作品《一个和三十个》以及最有名的那组容纳了近百人自画像的系列照片,包括了军营部队、农庄,亦或医院等全部工作部门。庄辉也不断延伸拓展着他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检验,并转向有关社会政治问题的更大层面,譬如作品《东经109.88,北纬31.09》,还有他关于纪录自身随性而非常规生活的摄影作品《十年》。2000年后,庄辉继续创作一系列雕塑、装置,例如作品《茶山镇》与《带钢车间》,来影射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良面。2006年,庄辉开始同旦儿合作,一起发起了包括“玉门计划”在内数个艺术项目;作品玉门是他们在家乡当地开设了一个照相馆,由此创作了在一个衰退城市中居民的社会肖像。庄辉开始定期走访祁连山脉,并于2014年基于他与当地景观所发生的关联开始创作新作,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长期项目。

查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