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发展壮大并提高知名度,常青画廊于2005年在北京开设了新的展览空间,目标是在中国推广国际当代艺术,以多种形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自那时起,常青画廊一直担当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角色,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欣赏国际艺术大师作品的机会,作品由艺术家特别为画廊空间创作,并反映自身的经历和经验。这是一个双重挑战:国外艺术家在中国的一个特定场馆开设展览,同时观众通过观展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场域。北京的画廊空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为中国本土观众展现来自全世界的当代艺术。 对中国的兴趣最早源自和艺术家陈箴及其遗孀徐敏的深厚友谊。2004年4月,常青画廊参加了北京的首个当代艺术博览会。同年11月,在云集了艺术家,画廊主和艺术爱好者的798艺术区(前798工厂)迎来了第一批观众。当时画廊还是工厂的样貌(1000平方米,13米高),后来经过一番改造之后,仍然保留了20世纪50年代的包豪斯风格。2005年5月,常青画廊在新馆举行开幕展览,呈现了来自五大洲16位艺术家。对于当时在中国的西方画廊来说,这是一个空前的创举。自此以后,画廊开始与多位中国杰出艺术家合作:艾未未、陈箴、顾德新、阚萱、刘建华、庄辉和旦儿;以及世界知名艺术家:帕斯卡尔·马蒂那·塔尤、安尼施·卡普尔、劳瑞斯·切克尼、丹尼尔·布伦等。画廊推广了许多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这在中国的西方画廊里并不多见。 多年之后,身处北京798艺术区中心腹地的常青画廊已经成为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引入的多种运作模式开启了崭新的发展方向